X

西藏雄巴村滑坡体结构调查

案例简介

        本项业务主要工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贡觉县沙东乡雄巴村滑坡区。其主要是选择典型活动断裂带 和地质灾害等地质体开展浅层地震观测,获取风化层厚度、断裂展布、滑动面、地质分层等地质信息和滑坡结构等,建立典型地质体的三维地质模型。

        通过对典型活动断裂带和典型滑坡体进行精细三维刻画,总结活动断裂的表现特征及活动性规律, 揭示滑坡体结构及滑动面特征,归纳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发育规律,并将总结的活动断裂带、滑坡灾害发育规律推广到整个川西-藏东交通廊道的 活动断裂带和滑坡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中去。

测线部署

        该滑坡位于金沙江边的陡峭山坡上,山体浅部主要由二叠纪-早三叠世变质岩类组成。 山体表面经历了漫长的风化剥蚀历程,发育了厚度可观的崩积、 残坡积等成因的松散堆积物,主要由碎石土组成,成分混杂,较为疏松,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。另外,本区山体植被发育较差,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条件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有效刻画滑坡体的风化层厚度、滑动面起伏、滑坡结构等发育特征, 在工作区共计部署了4条三分量频域成像测线(W1、W2、W3、W4)。具体采集参数为:采样点距40米,共采集183点, 采集总长度为7.24km。其中,测线W1、W2为顺滑坡走向,测线W3、W4为横切滑坡走向。

图1   潜在滑坡区地形地貌(左)及测线分布图(右)

研究成果

        采用三分量频域成像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成像和解译,结合地质资料和前人成果,形成综合研究成果(见图2-图4)。

图2   W1测线频域成像剖面及解释剖面
图3   W3测线频域成像剖面及解释剖面

        由顺滑坡走向的W1测线频域成像剖面及解译剖面(图2)可知,滑坡后缘较陡, 滑坡体处于向下蠕滑过程中,滑床面存在一定起伏。目前,滑坡体以滑床突出部位作为支撑,达到暂时平衡的状态。 由横切滑坡走向的W3测线频域成像剖面及解译剖面(图3)可知,滑坡体被多个隆起的基岩凸起分割为多个滑坡子块体, 各滑坡子块体厚度约为60-90m,多呈中间厚、两侧薄的特点。

图4   滑坡体频域成像三维模型

        由频域成像和解译结果建立了该区域的滑坡体三维模型(如图4所示),图中, 相对致密稳固的基岩的频域成像响应表现为中高值(暖色调);相对疏松的滑坡体(第四系崩坡堆积层)的频域成像响应多表现为低值(冷色调)。 平面上,该滑坡体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子滑坡体,子滑坡体之间以坡脊为界,延伸方向均与地形坡面倾向一致。

结论

        采用三分量频域成像方法,对滑坡体进行调查,通过对活动断裂带和典型滑坡体进行精细三维刻画, 可以揭示滑坡体结构及滑动面特征,为活动断裂带和滑坡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提供支撑,对总结活动断裂的表现特征及活动性规律、降低滑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。